首页 常识

拉萨地图区域划分(拉萨市各区县地名由来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07 08:25:09    

拉萨市,别称逻些、日光城,是西藏自治区首府,全市下辖3个区、5个县,分别是:城关区、达孜区、堆龙德庆区、曲水县、林周县、尼木县、当雄县、墨竹工卡县。

以此地历来为佛教圣地而得名。“拉萨”藏语意为“佛地”、“圣地”。《西域同文志》:拉萨“西番语,谓佛地也。番俗尚佛,故名”。又说,原名“惹萨”,以松赞干布建大昭寺时以山羊驮土填湖建寺基而得名,后转音为“拉萨”,藏语意为“山羊驮土”。



两汉时,称“吉雪沃塘”。南北朝时,称“卧马塘”,属苏毗部落联盟。唐朝初,称 “逻些”、“惹萨”,唐贞观七年(633年)前后,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了吐蕃王朝,拉萨为吐蕃王朝都城。唐中后期,始称“拉萨”。元朝时,属萨迦王朝。明朝时,属帕木竹巴王朝。清朝时,为西藏噶厦政府的政治中心。1960年,设拉萨市。1965年,为西藏自治区首府。



一、城关区

以地处拉萨市区中心得名。

南北朝时,属苏毗部落联盟。唐朝时,属吐蕃王朝。元朝时,属萨迦王朝。明朝时,属帕木竹巴王朝。清朝时,属西藏噶厦政府。1960年,设拉萨市城关区。

二、堆龙德庆区

以地处堆龙河上游谷地,境内有德龙寺而得名。“堆龙德庆”藏语意为“上部谷地极乐处”。

南北朝时,属苏毗部落联盟。唐朝时,称“堆龙”,属吐蕃王朝。元朝时,属萨迦王朝。明朝时,属帕木竹巴王朝。清朝时,设堆龙德庆宗、柳梧宗、东嘎宗。1956年,改堆龙德庆宗为堆龙德庆宗办事处,改东嘎宗为东嘎宗办事处。1959年,设堆龙德庆县、西郊区。1960年,撤西郊区并入堆龙德庆县。2015年,撤销堆龙德庆县,设立拉萨市堆龙德庆区。

三、达孜区

以境内有卧虎峰而得名。“达孜”又称“得巴达克则”,藏语意为“虎峰”,即形似卧虎的山峰。《西域同文志》:得巴达克则宗“西番语,得巴,头目之谓;达克,谓虎;则,谓峰。山峰如虎也。城居峰上,为头目所居,故名”。

南北朝时,属苏毗部落联盟。唐朝时,属吐蕃王朝。元至正十四年(1354年),设达孜宗。清朝初,为蒙古准噶尔部地;康熙五十九年(1720年),为七世达赖地。1934年,为惹萨振寺地。1959年,设达孜县。1960年,属拉萨市。2017年,撤销达孜县,设立拉萨市达孜区。

四、林周县

取“年谷顺成”之意得名。“林周”又称“伦珠布宗”,藏语意为“任运天成”、“顺成”。《西域同文志》:伦珠布宗“西番语,伦珠布,顺成之谓。取年谷顺成之意以名城也”。

南北朝时,属苏毗部落联盟。唐朝时,属吐蕃王朝。元朝时,属萨迦王朝。明朝时,属帕木竹巴王朝。清咸丰七年(1857年),设林周宗。1959年,为林周县。1960年,属拉萨市。1972年,设林周农场。1984年,撤林周农场并入林周县。

五、当雄县

清朝时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帮助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统一了西藏,五世达赖让固始汗挑选此地的草场养马以作答谢,故名“当雄”,藏语意为“草场中部”、“挑选的草场”。又说,以境内多沼泽,道路泥泞得名。“当雄”藏语意为“泥泞滩”。

南北朝时,属苏毗部落联盟。唐朝时,设甲根村。元朝时,设贡站、官藏站、甲哇驿站。明朝时,属帕木竹巴王朝。清朝初,为蒙古和硕特部地;雍正年间,设达木蒙古八旗。1914年,属色拉寺俄巴扎仓。1956年,设当雄宗军管会。1959年,设当雄县。1960年,属拉萨市。

六、尼木县

“尼木”藏语意为“麦穗、顶端”。又说,藏语意为“喜欢藏文创始人吞米桑布扎的地方”。

南北朝时,属苏毗部落联盟。唐朝时,属吐蕃王朝。元朝时,设聂摩宗。明朝时,称“聂母”。清朝时,设尼木宗、麻江宗。1959年,尼木宗、麻江宗合并为尼木县。1960年,属拉萨市。

七、曲水县

以滨临流水沟建城而得名。“曲水”又称“楚舒勒”,藏语意为“流水沟”。《西域同文志》楚舒勒宗“西番语,楚舒勒,水沟也。傍水建城,故名”。

南北朝时,属苏毗部落联盟。唐朝时,属吐蕃王朝。元朝时,属萨迦王朝。明朝时,属帕木竹巴王朝。清朝时,设曲水宗、色麦宗、南木卡、协仲卡、聂当卡。1959年,设曲水县。1960年,属拉萨市。

八、墨竹工卡县

以境内的墨竹普曲河得名。“墨竹工卡”藏语意为“‘墨竹色青’龙王的中间白地”。又说,以墨恰巴活佛曾在此休息得名。

南北朝时,属苏毗部落联盟。唐朝时,为吐蕃王朝闷惧卢川。元朝时,属萨迦王朝。明朝时,属帕木竹巴王朝。清咸丰七年(1857年),设墨竹工卡宗。1956年,设墨竹工卡宗办事处。1959年,设墨竹工卡县。1960年,属拉萨市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