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襄县旅游景点有哪些(山西忻州定襄县旅游景点及美食特产)
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5-03-10 06:32:14
阎锡山故居
阎锡山故居,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北22公里的河边村。
始建于1913年,完成于1937年,共27个院落,近千间房屋(现存 700余间),总占地面积33000多平方米。纵观这组气势恢宏堂皇,格局变幻谲奇的近代建筑群,其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,也是阎锡山本人在政治仕途上升降浮沉的历史遗迹;同时它又以鲜明的民间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,展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,其中尤以一组组精湛绝伦的石雕、木雕、砖雕而使中外游人留连忘返。
河边民俗博物馆是在阎锡山故居基础上,于1988年开始筹建,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的全方位、多侧面、多角度展示晋北民俗文化的大型博物馆。
西河头地道战遗址
地址:定襄县城西2公里处西河头村内
地道战遗址1942年开凿,1947年形成现有规模。西河头村地道全长5千米,南、北、中3条主干线横贯东西,纵横交错的52条支线网络全村。其结构共分3层,上层有出入口、出击口、上下翻口、卡口等,地道与高房工事、祠堂等相互联通;中层设有指挥部、休息室、储藏室;最下层是武器库、机要室等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西河头人民和定襄武工队依托地道,多次展开了大规模的地道战,同日军和阎锡山反动军队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。
留晖洪福寺
地址:定襄县南王乡留晖村
始建年代不详。重建于元泰定元年(1324年),明、清、民国时期均有修葺。总体平面为长方形,占地面积3655平方米。现存建筑主要有天王殿(山门)、正殿、东西配殿、四角亭(攒尖阁)等。
正殿为元代建筑,面阔五间,进深两间,单檐悬山顶。
白佛堂
位于定襄县城东60余里,雷轰尖山峰南。系石窟寺。明嘉靖十四年(公元1535年),僧道众士,四方募化,就山凿殿,石窟造像,历时九年,造成石殿一座,内镌造千叶宝莲玉像一尊,就殿壁雕刻石像,故亦称百佛堂。石殿三间,深广各三十余尺,全仿木结构建筑,呈一般大殿形式。柱、梁、斗拱、檩、椽、瓦当等全部就山石雕成,石雕工艺古朴而精细。石殿内,百尊石佛神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石殿为主殿。还有东配殿(龙王庙)、西配殿(圣母庙)、关帝庙、钟楼等。殿庙及神像均系清代修建补塑。
圭峰寺:圭峰寺位于繁峙县城西南22公里岩头乡安头村附近,距西豆公路一公里。圭峰寺创建于隋,历代重修。现存建筑有正殿五间,东配殿三间,东楼二层六间,均属清代所建。殿内塑像已毁。寺内有明以来重修碑记十余通。圭峰寺背山面河,形似凤凰,山石嶙峋,奇形怪状。石间生有绞纹古柏,“古柏”躯干别致,好像用手拧过似的。远近游人都以其形态独特而称奇。传说寺内老僧为防止宝物被官兵掠走,曾令小和尚将“聚福盆”埋在株幼树下,为便于识别,还把小树拧了一个标记。结果,一夜之间,所有的树都变成了的“扭纹”的。“聚福盆”从此也就再也找不到了。而圭峰古柏的“扭纹”形态,一直传到现在也不变。
定襄关王庙
定襄关王庙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城北关。早年为寿圣寺西配殿。原正殿唐祀定襄王李大恩,宋宣和祀灵显王李靖,东配殿供玉皇大帝,西配殿供关王。后寺废,现仅存西配殿。殿内现存元至正碑一通,金泰和八年碣一块。
金泰和八年所立石碣《新创关王庙记》载:“将,以义为主,勇武辅之,然后可以不比于物议。求之三国之际,得蜀将关侯其人也。按本传,公讳羽,字云长,河东解人也。是时威震华夏,战功尤多,其事业著见,进封昭烈武安王。至于民间,往往神事之。”据此,定襄县于金泰和八年(公元1208年)塑关王像,实为中国现存已知较早的关王庙之一。
关王庙坐西向东,面阔三间,进深两间,单檐歇山顶,花琉璃脊兽,绿琉璃瓦剪边,琉璃瓦当,三角形滴水。屋脊使用彩色琉璃脊,鸥吻尾飞动向内,原为绿色琉璃,现因釉面剥蚀,内里红陶暴露在外,别具古朴风采,当为明代琉璃。前檐明间平柱向两次间迁移183厘米,明间特别大,次间为明间面阔的1/3,中安板门,门框为原物,上施横长方形门替二。门左右为二棂窗,窗已非原物,但位置应无误。门设套,用通混压边线和亚面手法相配制作,甚是美观。门套为至正六年制作,门扇不存。次间和前后山墙均为实墙,用土坯垒砌,里外抹白灰,外刷红土。
2006年5月,定襄关王庙作为宋代的古建筑,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。
薄一波故居
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-(家乡人们亲切尊称为薄老)的故居座落在定襄县蒋村。薄老故居建于清朝末年,占地 283平方米,属北方四合院落。
七岩山
七岩山佛教有东魏神龟二年(519年)遗迹。自此以后佛教遗存历代多有,佛寺不断扩大,香火绵延至今。七岩山佛教文化对定襄人影响很大,自古及今不乏布施者。七岩山佛教文化具有了国际文化意义。
美食特产
定襄甜瓜
定襄甜瓜是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的特产。定襄县产出的甜瓜皮薄肉厚,香甜脆嫩,多汁爽口,颇受百姓喜爱。定襄甜瓜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
黄烧饼
黄烧饼是定襄县地方风味食品之一,已有三百多年历史。
它是一种面制炉烤的实心扁圆形饼子。直径约三寸,厚半寸,整体厚薄均匀,油而不腻,酥而不硬,软而不紧,甜而不淡,嚼而不粘,具有独特的香、甜、软、脆,以及利口等特点,一般可存放三个月左右。如果在食用时再配食当地风味——豆腐脑或香油粉汤,则会更有一种异样的风味,使人回味无穷。
陈家营村苇席
定襄县陈家营村挖掘传统技术,依靠编织各种工艺品,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。陈家营村编苇席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近年来,他们抓住五台山旅游不断升温的机会,根据市场需求,大力发展编织业。
先后邀请北京、太原等地的专家指导,使民间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起来,提升了艺术品位,提高了产品价位。
河边澄泥砚
河边澄泥砚是近年来根据历史资料,通过精心研制而成的一种泥砚。它取材于滹沱河之泥,经过取土制浆、滤泥、澄泥、制坯、晾坯、磨制、雕刻、烧制、蜡煮、抛光等十余道工序制做而成。
此砚坚固耐用、历寒不冰、发墨细润、存墨不腐,其规格大小不等,大者见方案(或径长)70—80厘米,小者可为掌中之玩,有正方形、长方形、圆形、椭圆形、梯形,也有非几何形状的奇形怪状。色彩有橘子红、玫瑰紫、墨玉黑、鳝鱼黄、蟹壳青、鸨鸠灰等,再配以龙凤鸟兽、花鸟虫鱼、名胜古迹、人物故事等图案,其造形别致、色彩斑斓、技术精湛、工艺考究,产品远销全国各地。
南庄盖柿
南庄,在定襄县南庄乡境内,滹沱河畔。四山环绕,中间低洼,气候温和,水源充足,土壤肥沃,形成独特的小气候,是我区惟一的柿子产区。迄今已有60多年的栽培历史。东峪柿子主要以磨盘柿著称,该区共有柿树1万余株,年产量增加到850吨,成为山区农民治穷致富,振兴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。
生食柿子有医疗作用,可降血压,治胃痛,解酒毒等。华北地区的磨盘柿、鸡心柿,是有名的重要土特产品。柿花还是良好的蜜源。
南庄盖柿,果实形如磨盘,故也叫大磨盘柿、椽头柿。其果皮橙黄色,果肉松、纤维少、汁特多、味道甜、无核,最宜生吃。柿子可加工晒制成柿饼,久放不变味。
盖柿营养丰富,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,可代替粮食充饥和代粮酿酒,当地群众称其“铁杆庄稼”。
柿果除有极高的营养价值,尚有药用价值。可治胃病、止血、解酒毒,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疗效。柿霜还可治喉痛,咽干及口疮等,柿叶可加工成-茶,对癌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。
定襄蒸肉
定襄蒸肉,传统名吃,距今已有千年历史。原为宫廷御膳秘方配置,历代宫廷御苑将它视为珍品。后流入民间,遂成筵席佳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