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
名落孙山的意思是什么(成语“名落孙山”,孙山考上了吗?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02 11:46:24    

我们现在形容一个人考试失败,经常会用这个成语“名落孙山”,名落孙山是考上了还是没考上?还有就是孙山考上了吗?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。

01成语名落孙山的出处

成语名落孙山,最早出自于宋.范公偁《过庭录》,文中这样记载。

“吴人孙山,滑稽才子也。赴举他郡,乡人讬子偕往。乡人子失意,山缀榜末,先归。乡人问其子得失,山曰:解名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”。

这篇文言文比较简单,大家也能看出个七七八八,说的是

宋朝时期,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进行赶考,有个同乡的儿子一个一同前往。同乡的儿子没考上,先回家了,乡人问孙山,我的孩子考的怎么样。孙山说: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,您孩子的名字在我的后面。

这样看来,孙山是考上了,也算是一个厉害的人物。

从此之后,人们把考试没有考中,称之为“名落孙山”。

02古人的含蓄内敛

孙山在回到村里之后,面对乡亲的问答,并没有直接说出答案,而是采用婉转的说法。“解元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”,可见孙山也是一个极度优秀的人才。

03宋代的科举考试流程

宋朝科举考试的流程也相对来说很简单,比较好理解。

分为四个阶段,分别是童试、乡试、会试和殿试。

童试是科举考试的初步阶段,考中之后被称为秀才,能参加之后的乡试。

乡试就是相当于同乡的人在一起考试,考中者成为举人,第一名称为解元。

这个可以看出,孙山当年也是他们乡比较牛的人物,感觉相当于中考的佼佼者。

乡试之后是会试,会试感觉有点像考大学一样,考中者称为贡士,第一名称为会员。

之后是殿试,皇帝亲自监考,考中者为进士,第一名叫状元,能考中进士在古代的都是牛逼人物。

不要以为宋代的考试很简单,北宋的考试是非常严格的,比如考试时会有巡考人员,抓住作弊之后直接抓走。交完卷之后会糊名,然后由官员誊抄,防止有人认识自己学生的字而作弊。

这事在北宋历史上还闹出个笑话,苏东坡那一年和曾巩一块考试,监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文章赞不绝口,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文章,为了避嫌,就列为第二名,反而曾巩成了第一名,苏轼成了第二名。

再八卦一下,欧阳修当年主持的那场科考,可谓是神仙打架。苏轼、苏辙、曾巩、张载、程颢等都参加那一年科举考试,苏轼考了个第二,曾巩当年一门六进士,刷新了历史记录。这一年科举如神仙打架,历史上称为“嘉佑龙虎榜”。

其实在中国古代,能考的像孙山这样的人也很少,能考过乡试,已经很不错了。

后边的会试更难,考过之后就是进士,历史上没考过进士的名人可太多了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