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
走西口历史背景介绍(中国民歌里的大江南北——家喻户晓的《走西口》原来是这样的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25 08:24:09    

一、中国近代史上的人口大迁徙

我国北方的山西省、陕西省,以及河北省的北部,土地贫瘠,自然灾害频繁,生存环境恶劣,由此形成了人口的迁徙。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五次大的人口迁徙事件,从明朝初期到民国初年的4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,有“闯关东”“走西口”“下南洋”“蹚古道”“赴金山”这五次人口大迁徙。其中“走西口”是指这三省的人们打通了中原至内蒙的通道,把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传到内蒙,促进了内蒙和中原的商业往来。

还原走西口场景的画面

二、“走西口”的历史背景和民歌作品的产生

“西口”是一个泛指,陕西是指“府谷口”,山西指“杀虎口”,河北指“独石口”。山西河曲地区的西口是黄河的渡口,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及频发的自然灾害,我国北方三省的农民为了谋生,他们在每年的春季相约一些亲朋好友和街坊四邻结伴而行,外出走西口。有的要去打工,有的要去做小生意。外出自然条件恶劣,常常会遇到疾病、瘟疫、强盗、野兽,甚至遇上“白毛风”。到了他乡异地,他们忍辱负重,把中原大地的耕作技术带给内蒙,又将内蒙的特产带到中原,同时也带去了文化与艺术,促进了内蒙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。有的从事体力劳动,打短工、挖煤,他们常常是春去冬归,但因为有的是春去冬不归,因此在送亲人走西口时,往往像生离死别一样,千叮咛万嘱咐,只盼亲人早日回家。

当年人们走西口一景

每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会有相应的艺术作品出现,包括文学、戏剧、美术、音乐等艺术形式。它们从各个角度展示和反映了这个历史事件,是让后人了解历史最好的方式。在漫长的400余年中,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,特别是在民歌发达的山西、陕西、河北等地产生了许多反映“走西口”这一历史事件的民歌。这些歌曲以咏叹离别、思念、期盼为主,反映了“走西口”给人们带来的悲欢离合,真实地展现了这一历史时期背后的真情写照。

三、不同地区的民歌《走西口》

陕西是民歌《走西口》流传广泛又品种众多的一个省,这些歌曲展示了西北人们忠厚、朴实、粗犷的特性,又和当地的“信天游”紧密结合,歌曲高亢直接、大起大落,表达了人们在悲欢离合之时的绝望之中又满怀希望的复杂情绪。歌中唱到:“送出(来就)大门口,妹妹(这)不丢(这)手,有两句知心话,哥哥你记心头”。诠释了送出了大门口,生死也不丢你的手,两眼的泪珠,一道一道往下流!

陕西民歌《走西口》曲谱

山西的《走西口》是多种多样的,其中最动人的一首原是一个“二人台”的小戏。该曲唱出了孙玉莲和丈夫太春新婚燕尔,太春就要走西口,这让孙玉莲无法接受。歌曲表现出山西妇女的细腻、善良、温柔,以及对亲人的无限忠贞。歌中她叮嘱丈夫:走路要走大路,不要独自过河,坐船要坐船头,不吃生饭冷饭等等...曲调高亢悲怆,而旋律感情真挚缠绵,使人潸然泪下,震撼人心。

而山西省另一些反映“走西口”的歌曲,虽不叫《走西口》,但它们从另一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这一事件。如山西的《送情郎》即深刻描述了送别“走西口”亲人的场景,曲调典雅真切优美,语言朴实无华,真挚而生动,是民歌中的精品。而另一首民歌《三天路程两天到》描述了一个“走西口”归来的青年,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,对生活的期盼,对幸福的渴望,活灵活现地展示了这个年轻人的形象。

《炎黄风情——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》组画之“走西口”,由李志国、李志强绘制

河北省的《走西口》结合了河北的方言,用平实、率真的语言唱出了一个结婚不足一个月的新婚女子,给即别的丈夫“梳住头”“做屯饭”“敬杯酒”,这样极富画面感的场景。更加深刻地体现了淳朴的爱情,也体现出“走西口”时人们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平安归来。

河北民歌《走西口》曲谱

内蒙古的《走西口》大部分是从陕西和山西流传过去的,歌中从新婚少妇的口吻唱出了夫妻难分难舍的情景。而女子对丈夫的嘱咐及期盼早归的心情,又使音乐凄凉委婉,动人肺腑。

内蒙古民歌《走西口》曲谱

这些《走西口》将人间的离别描写到了极致,凝练深刻又震撼人心,音乐的高亢、悲怆、真挚、缠绵,会永驻人间,成为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