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
危言危行的意思是什么(《论语》通读 |《宪问篇》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10 10:08:03    

子曰:“上好礼,则民易使也。”


孔子说:“居上位的人喜好礼,那么百姓就容易指使了。”


类似的话孔子之前说过,他在《子路篇》里讲:“上好礼,则民莫敢不敬;上好义,则民莫敢不从;上好信,则民莫敢不用情。”两者讲的其实是一个意思。《论语》通读 |《子路篇》(151)


都是再说,执政者位高权重,他的作为会影响整个社会。所以,执政者要想治理百姓,必先严格要求自己。以礼行事,百姓才会归顺。



子路问君子。子曰:“修己以敬。”曰:“如斯而已乎?”曰:“修己以安人。”曰:“如斯而已乎?”曰:“修己以安百姓。修己以安百姓,尧舜其犹病诸?”


子路问什么叫君子。孔子说:“修养自己,恭敬谨慎从事。”子路说:“这样就够了吗?”孔子说:“修养自己,安抚周围的人。”子路说:“这样就够了吗?”孔子说:“修养自己,使百姓安定。修养自己使百姓安定这种事,就连尧舜恐怕也还头疼呢。”


孔子曾数次说到什么是君子。在他看来君子首先要做到自身修养,这是立身之本,其次要让身边周围的人和全社会的人都得到安定。最后要做到“让百姓安逸。最后孔子强调把这三点都做到连古代的圣王尧、舜都还没有达到呢。


其实孔子的这一段话概括起来就是: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



原壤夷俟。子曰:“幼而不孙弟,长而无述焉,老而不死,是为贼。”以杖叩其胫。


原壤岔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。孔子骂他说:“年幼的时候,你就不讲孝悌,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传述的,老朽之人还没有死,真是害人虫。”边说,边用手杖敲他的小腿。


原壤姓原,名壤,春秋时期鲁国人,是孔子的老相识。他是个在孔子看来不重礼仪,碌碌无为,不懂事的人。


《礼记·檀弓下》:孔子之故人曰原壤,其母死,夫子助之沐椁。原壤登木曰:“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。”歌曰:“狸首之斑然,执女手之卷然。”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。从者曰,“子未可以已乎?”夫子曰:“丘闻之,亲者毋失其为亲也,故者毋失其为故也。”


意思是说:孔子的老相识有叫原壤的,他的母亲去世了,孔子帮他清洗棺木。原壤噔噔地敲击着棺木道:“我很久未唱歌抒怀了。”唱道:“斑白的狸猫之首,牵着你柔软的手。”孔子装作没听见而走开。随从的人问:“先生不可以使他停止(唱)吗?”孔子道:“据我所知,未失去的亲人才是亲人,未失去的老相识才是老相识。


说回今天这章,先秦时代没有椅子,一般都是跪坐在席子上。关于古人是怎么坐的我们有过介绍。《论语》通读 |《乡党篇》(122),这一篇中有详细介绍。


孔子前去拜访他,原壤依礼应当出门迎接的,可他不但不出迎,反而两腿平伸,坐着迎客。孔子注重礼仪,故见到原壤如此行为,就不客气地数落他的不长进。



阙党童子将命。或问之曰:“益者与?”子曰:“吾见其居于位也,见其与先生并行也。非求益者也,欲速成者也。”


阙里的一个少年,为其主来向孔子传话。有人问孔子:“这是个求上进的孩子吗?”孔子说:“我只见他忝居成年人的位子上,又见他和长辈并肩而行,他不是要求上进的人,是个贪求速成的人。”


这一章表明孔子重视年轻的礼制教育。长幼有序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之一。


孔子从阙党童子的言行举止上判断出他不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,而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。因为真正追求上进的人,会注重自己的德行,待人谦逊,处事恭敬,举止适当。



这是《问宪篇》的最后一章,照例总结一下该篇中涉及的成语。


危言危行:意思是说正直的话,做正直的事。


没齿无怨:意思是比喻永无怨言。


见危授命:意思是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。


被发左衽:意思是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。也指沦为夷狄。


匹夫匹妇:意思为平民男女。泛指平民。


思不出位:是指考虑事情不超过自己的职权范围。


以德报怨:意思是指不记别人的仇,反而给他好处。


怨天尤人: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,一味抱怨天,责怪别人。


下学上达:,意思指学习人情事理,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。


深厉浅揭: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;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,只得连衣服下水。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