蔼蔼是什么意思(【园冶】园林的精髓——借景)
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4-12-06 09:55:02
<借景>一章一共两段话,加上标点,一共557个字,总分总的结构。第一段话很长,如果我们将它拆解可以形成5各部分,先总说借景,然后分季节介绍借景的最高境界——应时,也就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借景。
上期我们已经拆解了总说、春日借景,这期我们来聊夏日借景和秋日借景。
第三部分:夏日借景
林樾初出莺歌,山曲忽闻樵唱,风生林樾,境入羲皇。幽人即韵于松寮;逸士弹琴于篁里。红衣新浴;碧玉轻敲。看竹溪湾,观鱼濠上。山容霭霭,行云故落凭栏;水面鳞鳞,爽气觉来欹枕。南轩寄傲,北牖虚阴;半窗碧隐蕉桐,环堵翠延萝薜。俯流玩月,坐石品泉。
<林樾初出莺歌,山曲忽闻樵唱>
这两句话中的“初”和“忽”都是表示时间的短促,意思是:林荫里刚刚飞出莺鸟的欢歌,山弯里忽然又传来樵夫的清唱
烟江叠嶂图(局部)
上期我们讲春日借景,又是室内赏兰,又是挑窗观燕的,大多都是室内的活动,而这段夏日借景的活动大多是室外的。
“林樾”是林荫的意思,是一个书面用语,语言最早起源于声音,也就是先有口语,如果你在户外看到一片树林,你会说“那有一片树荫”,而不是“那有一片林樾”。但声音会有方言、异地等问题,所以还需要一种更稳定的书面表达,在文言文中作者还会根据音律对账来调整。“山曲”是山势弯曲隐蔽之处。
<风生林樾,境入羲皇>
意思是:山林吹来清风拂面,心境顿入清凉境界。
这两句和前两句都在说夏日在林荫下的清爽,最后这句“境入羲皇”不能按照字面意义理解,而是在夏日炎炎的环境,你处在有微风拂面的林下乘凉,还能听见不远处的鸟啼唱和,这时你会进入十分满足的理想的生活状态。
长夏江村图(局部)
“羲皇”即伏羲氏。大家都听说过三皇五帝吧,其中三皇的版本有很多,在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中三皇是指“天皇、地皇、人皇”。但在其他一些典籍中比如《尚书大传》、《风俗通义》、《三字经》、《庄子》等都把伏羲作为了三皇之一。
伏羲做得事情可不少,他创制了八卦、教人渔猎、变革婚姻、创立文字……伏羲和女娲既是兄妹也是夫妻,是皇帝和炎帝共同尊奉的先祖。
你看,在夏日园林中乘凉,你都能堪比伏羲了,这借“境”,绝了~
蕉阴结夏图(局部)
<幽人即韵于松寮;逸士弹琴于篁里>
意思是:幽居的人在松林的小屋里吟诗,闲逸之士在竹林的幽深处弹琴。
幽人,就是隐士。这里多说一句,在诗词中幽人也指代自己,比如韦应物的“空山松子落,幽人应未眠。”还有苏轼的“幽人无事不出门,偶逐东风转良夜。”
松寮:松林中的小屋。寮这个字可以一说,宝盖头是房子的意思,下面的尞是烧火祭天的意思。我们可以看下它的图示:
所以寮指的是能透出广亮的小屋子,这时你应该眼前有一个在幽暗的林间,远远看到一点亮光的场景,是不是更有意境了?
篁:竹林。而篁里的里是一个方位词,说明你(闲逸之士)所在的位置是竹林的深处,在这里伴随着竹林摇曳弹着琴。
如果说前四句讲得是夏日乘凉,这两句就是你在林荫下的活动,无论是在松林小屋吟诗,还是竹林深处弹琴,都是在引导你打造夏日主题活动的场所。
<红衣新浴;碧玉轻敲>
意思是:出水芙蓉如美人出浴,雨打芭蕉恰似侍女清唱。
红衣:在这里指荷花。出自宋词《江神子·西风一叶送行舟》“新浴红衣,绿水带香流。”虽说红衣在古文中并非单指荷花,但和水、浴的意向配合,基本就“出水芙蓉”没跑了。
碧玉:指宋汝南王之妾。《碧玉歌》有“碧玉小家女”,后把贫苦家庭的女孩称为“小家碧玉”。当然我这里说贫苦是相对“大家闺秀”的,你可以理解为出身普通,小户人家的年轻女子。
碧玉轻敲在这里不一定指芭蕉,而是园林的声景,可能是雨打芭蕉,也可能是雨打梧桐,或者没有雨,仅是风吹过树叶相互碰撞的沙沙声。
<看竹溪湾,观鱼濠上>
意思是:在溪流水湾处信步欣赏竹韵,在河上亭榭里凭栏观赏鱼游。
这两句比较好理解,讲“看竹”和“观鱼”。在园林理水时,常用竹林隐藏水的走势,所以竹林的位置处在溪流的弯曲之处;而在濠水之上观鱼还是庄子和惠子关于鱼是否知乐的辩论。
<山容霭霭,行云故落凭栏;水面鳞鳞,爽气觉来欹枕>
意思是:山色烟雨朦胧,行云飘落凭栏处;流水光波轻荡,顿觉爽气吹来枕席边。
蔼蔼:形容树木茂盛,也有云雾弥漫貌的意思。夏日多雨,尤其在山中,所以时常是烟雨朦胧的。
欹枕:是斜倚枕头之意。苏轼的《洞仙歌》中有“人未寝,欹枕钗横鬓乱。”斜靠着头发都乱了,柳永的《梦还京(大石调)》也有写“夜来匆匆饮散,欹枕背灯睡。”喝醉了连灯都没灭就斜靠着睡着了。大概就是这个姿势:
<南轩寄傲,北牖虚阴>
意思是:居南轩寄托傲视风骨,开北窗独享陶然闲居。
前一句显然是取自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中的“倚南窗以寄傲”。小时候学到这里总不理解什么是傲然自得,现在人到中年,终于能明白,这时一种做事有底线的自信。
牖:窗户,“虚阴”则指的是清凉的树荫。这两句是讲夏日中建筑南北侧如何借景。
<半窗碧隐蕉桐,环堵翠延萝薜>
意思是:芭蕉梧桐的碧荫掩藏半开的窗户,萝草薜荔的翠藤爬满四周的围墙。
芭蕉和梧桐都是大叶子的植物,经常在园林中制造声景,也能装饰建筑;萝薜可以泛指攀援植物,也指女萝和薜荔。
这两句讲夏日建筑外立面的借景,夏季利用大叶植物制造阴凉,同时攀援植物可以爬满墙面。
<俯流玩月,坐石品泉>
意思是:俯观流水欣赏月影,静坐石上品味泉声。
最后这两句是讲夏日夜晚的借景,无论是“玩月”还是“品泉”都需要有一个特定的场所,在水面上架设亭榭,水边设置一些供人闲坐的石头,让人物成为夏日景色的一部分。
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,中国园林特别讲究人景的融合,我们很少营造那种没有人的环境,这点和日本园林是不同的。
第四部分:秋日借景
苎衣不耐凉新,池荷香绾;梧叶忽惊秋落,虫草鸣幽。湖平无际之浮光,山媚可餐之秀色。寓目一行白鹭;醉颜几阵丹枫。了远高台,搔首青天那可问;凭虚敞阁,举杯明月自相邀。冉冉天香,悠悠桂子。
<苎衣不耐凉新,池荷香绾;梧叶忽惊秋落,虫草鸣幽>
意思是:夏季的苎衣不耐初秋清凉时,满池荷花飘香不断;梧桐树叶忽惊秋风飘落时,草丛虫儿幽寂悲鸣。
苎衣:苎麻布制成的衣服,也可以用来比喻粗布衣。苎麻非常透气,所以多在夏天穿。
这里体现了《园冶》的文学性,计成不是单纯地叙述,而是利用一件苎衣,从夏日丝滑过渡到了秋日,每次看到这里,我都会啧啧赞叹。
另外梧桐落叶也是秋天到来的象征,梧桐对于气温非常敏感,北方的10月南方11月,气温稍有下降梧桐就开始落叶,进入了休眠期。所以文中用了“忽惊”,表示秋天来的非常突然。
<湖平无际之浮光,山媚可餐之秀色>
意思是:平湖上的浮光一望无际,山峦里的秀色满目可餐。
秋天气温的下降,树木的颜色变化也是一大特点,这时再次远望,看到的不是环翠,而是各色的搭配,层次丰富,犹如大餐一般。
<寓目一行白鹭;醉颜几阵丹枫>
意思是:天空一行白鹭入眼帘,大地几株枫树映醉颜。
“寓目”意为放眼观看。醉颜:陶醉露出愉悦的容颜。北雁南飞和枫叶变红都是秋天的独特景色,确保在园林中能看到这些景色就是“应时”。
<了远高台,搔首青天那可问;凭虚敞阁,举杯明月自相邀>
意思是:登上高台眺望远方,尽可翘首问青天;凭栏敞阁仰翘夜空,自会举杯邀明月。
这四句讲秋日登高,秋高气爽正是登高观景的好时节。“了远”是远望之意,看着无边无际的天空,自知个人的渺小,所以无法向青天发问;“阁”是园林中的主要的登高观景建筑,一般在二层会有供人漫步赏景的平台,周围设有栏杆。
<冉冉天香,悠悠桂子>
冉冉天香绕云外,悠悠桂花八月香。
最后两句是气味借景,桂花绽放时,其香气弥漫四周,悠扬持久。“冉冉”用来形容香气持续而柔和地散发出来,给人一种连绵不断、缓缓上升的感觉。“悠悠”形容了桂花飘落时的轻盈和悠然,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悠长。